經絡理論是中醫最基礎的理論,無論是中醫的外治療法,如針灸、推拿還是傷寒雜病論的六經辨證中,經絡理論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認識中醫就從了解人體經絡圖開始,人體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內屬于臟腑,外布于全身,將各部組織、器官聯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指經脈,猶如直通的徑路,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干;絡,指絡脈,猶如網絡,是經脈的細小分支。經絡學說是中醫的精髓之一,與臟腑、氣血等基礎理論一起,對中醫各科特別是對針灸的臨床辯證和治療,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正確認識和理解人體經絡圖,是經絡養生、經絡保健、經絡療法的先決條件,不明經絡,開頭動手就錯,古往今來的注明中醫學家都對人體經絡有著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時珍除了編寫出了中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在經絡研究方面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奇經八脈考就是其對經絡研究的總結。人體經絡圖由十二經絡圖和奇經八脈圖組成,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圖、手厥陰心包經圖、手少陰心經圖)、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圖、手少陽三焦經圖、手太陽小腸經圖)、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圖、足少陽膽經圖、足太陽膀胱經圖)、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圖、足厥陰肝經圖、足少陰腎經圖)。 奇經八脈圖片包括督脈圖、任脈圖、沖脈圖、帶脈圖、陰維脈圖、陽維脈圖、陰蹻脈圖、陽蹻脈圖共8條。
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也稱為“正經”。奇經八脈的“奇”有“異”的意思,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而“別道奇行”的八條經脈。
人體經絡在理論上對于中醫臨床有著多方面的指導作用,早在張仲景時期的傷寒雜病論中,就利用經絡學說,提出了著名的六經辨證法,為中醫后世的辨證論治樹立了原則。
經絡學說早已被廣泛用于指導臨床各科的治療,特別是針灸、按摩和中藥處方。如針灸中的“循經取穴法”,就是經絡學說的具體應用。如胃病,常循經遠取足三里穴;脅痛則取太沖等穴。中藥治療亦是通過經絡這一渠道,使藥達病所,以發揮其治療作用。如麻黃入肺、膀胱經,故能發汗、平喘和利尿。金元四大家中的張潔古、李杲還根據經絡學說,創立了“引經報使藥”理論。如治頭痛,屬太陽經的用羌活;屬少陽經的用柴胡。此處的經絡療法主要是指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非內服藥物之外所用施術于體表或以藥物、器具從體外進行治療的方法,包括針刺、艾灸、刮痧、導引、推拿、拔罐以及其他一些外治法,也就是中醫外治療法(中醫內病外治法)。
幾年來對經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雖然沒有找到經絡的本質是什么,和經絡的客觀存在證據,但是對于臨床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海外的交流增多,越來越多西方人也對神奇而又神秘的東方傳統文化產生了興趣,外國人學習中醫、針灸、經絡、人體穴位圖的人數與日俱增。
中醫人體人體經絡,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2024年01月02日